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办事服务正文

生态农业园的水稻规范化种植是永泰水稻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间:2023-10-12 15:11   供稿:最新更新  来源:未知  审核:  人气:


  在蓋洋鄉碓頭村近一千畝的稻田內,農戶駕駛著大型水稻收割機在稻浪間絡繹作業,切開、脫粒、 裝車、運輸趁熱打鐵,每天可收割2萬斤稻谷,每100斤可節省人工費用60元,極大節省了人力成本。
  
  據了解,碓頭村栽培的是單季稻,本年畝產量約1200斤至1400斤,栽培品種為野香優669和中浙優8號,屬於高山優質米。
  
  種糧大戶吳新雲說:「咱們蓋洋鄉海進步,成長時刻為160天,比其他鄉鎮要長20天左右,種出來的米更優質。咱們從九月中旬就開端陸續收割,晾幹後多銷往永泰城關和福州市區,一百斤谷子價格約200元,咱們的米賣出去正常是3元一斤。」
  
  作為蓋洋鄉新雲家庭農場負責人,吳新雲現已和水稻打了幾十年交道。幾年來,他在蓋洋鄉的湖裏村、鬥爭村等4個周邊村落流轉了合計100多畝擱置土地栽培水稻,並在永泰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指導下試種了山兩優玉絲、泰兩優美絲、喬兩優17等優質稻新品種,探究新品種的豐登性、適應性及品質,並逐步從中篩選出更加適合蓋洋鄉栽培的優良水稻品種。
  
  近年來,蓋洋鄉經過科技賦能農業出產高質量開展,建造了500畝以上的優質稻項目示範點,每年永泰縣農業農村局的專業技術人員都會協助蓋洋鄉的種糧大戶進行無人機飛播、機械化插秧,用科技手法進步水稻夏種的作業效率。一起,蓋洋鄉還積極引進現代化出產設備,投入近50萬元實現了碾米、精包裝一體化的流水線自動化出產。
  
  蓋洋鄉宣傳委員、統戰委員林先友介紹,近年來,為開展蓋洋鄉優質水稻工業,當地采納「合作社+農戶」和大戶流轉承包形式,共建造高標準高山生態農田5500畝、連片稻田3000畝,主產貢米、糯米、紅米、黑米等高山優質稻米,年產量超過1500噸。
  
  走進同安鎮樟阪村的騏福生態農業園,只見園內金燦燦的稻谷迎風搖曳,收割機在田壟間來回絡繹,一行行稻谷卷進齒輪收割、脫粒,然後金黃的稻谷便跟著收割機的管道傾瀉而下。農戶們則在田坎上裝袋、打包、運送,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收割後的水稻經過烘幹、加工等工序後,新米於10月份可經過線上線下渠道銷售。
  
  「咱們本年種了400多畝水稻,共分三個梯度來栽培,采收時刻要繼續40天左右。」騏福生態農業園負責人林慶煌說,比較上一年,本年降水量比較足夠,水稻的老練期會再拉長十天左右,所以本年的新米口感會更好一點。
  
  據介紹,本年騏福生態農業園共流轉樟阪村、同安村等四個村子合計460畝擱置土地進行統一經營管理,既處理了部分土地拋荒問題,又經過規模化、訂單式栽培,進步了土地效益。與此一起,騏福生態農業園還開展了認領「一畝良田」活動,經過會集流轉、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城鄉互動型生態農業栽培服務,盤活農村擱置土地資源,助農增產增收。「咱們本年的新米主要銷售途徑之一,便是咱們現在做的『一畝田』認購活動。咱們收割後會先將谷子晾幹,然後加工成大米,再送到客戶手上。經過認購活動,咱們售出了約500斤大米。」林慶煌說。
  
  騏福生態農業園的水稻規範化栽培是永泰水稻工業開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泰積極響應執行犁地保護方針要求,據守犁地紅線,栽培優質水稻約12萬畝,一起為農戶提供農業出產技術指導,大力推廣水稻規範化栽培,守住「糧」心,端牢飯碗,做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民」。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