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法律法规正文

中华鲟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时间:2023-05-25 02:03   供稿:最新更新  来源:未知  审核:  人气:


  近來,由湖北省慈悲總會、湖北省長江生態維護基金會聯合建議的「長江有魚」項目最新發布子項目「數字中華鱘」。
  
  中華鱘是長江水生生物的標誌性物種之一,直接展示著長江「十年禁漁」的作業成效。「數字中華鱘」項目依托數字技能的研發與應用,完成對中華鱘種群的實時監測、個別辨認、動態預測、環境評估及辦理規劃,完成流域「數字信息」的互通共享,為中華鱘維護搭建數字化技能載體,提升中華鱘維護成效,打造長江大維護戰略的生態旗號。據悉,「數字中華鱘」項目本年方案開展不少於3場大型中華鱘放流活動,在省內不同江段和地域進行放流,現在正在征集適宜的放流點,放流活動將於6月6日全國放魚日以及秋季進行。
  
  在剛剛完畢的騰訊公益第二屆湖北數字公益節上,由長江生態維護基金會和湖北省慈悲總會共同建議的「長江有魚」公益項目火熱出圈,為瀕危魚類維護而構成合力。「長江有魚」項目以修正長江水生生態環境為最終方針,圍繞「科學放流」的理念,探究大眾踐行長江大維護的可行途徑,旨在引導、標準放生集體科學放流以國家一級維護動物中華鱘為代表的珍稀瀕危魚類及其他土著魚類,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撐並參加長江大維護。
  
  武漢漁政部分與慈悲公益安排合作樹立合法放流場所,結合中華鱘、長江鱘等旗艦瀕危物種的科學放流示範活動,引導社會大眾在合法途徑開展符合生態恢復科學要求的放流活動,減少外來物種侵略,幫助長江瀕危土著魚類重回長江,到現在,已累計放歸一級維護魚類數千條,二級和土著魚類約16萬條。
  
  長江生態維護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利民表明:「在各地倡議去樹立公益放流站,讓一切的熱心於放生、放流的人都到公益放流站來放流,這樣和監督辦理部分合作,讓監督辦理部分來引導這種標準放流。」武漢經過安排公益性質的科學放流活動,探究以公益活動為契機,生態科普與放流實踐相結合的生態環保新途徑,極大提升了「公益放流」的社會影響力,也促進了「科學放流」家喻戶曉。
  
  現在,「長江有魚」項目已經過騰訊公益渠道上線籌款2年,大眾募款方針744萬,現在已完成了65.26%的方針籌款。
  
  5月23日,長江生態維護基金會發布2022年度報告,報告稱,經過政府主導、慈悲安排推進、社會力量參加,長江流域生態維護的「武漢模式」已經樹立。
 
热点关注